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一章:解决托卡马克磁面撕裂问题的思路 (第5/9页)
而影响碰撞概率的因素就是聚变三重积,即反应物质密度,反应温度和约束时间的乘积。 这三重因素越大,聚变的可能性就越大。 比如等离子体密度越大,那么等离子体之间碰撞的概率越高。 就好比你在春运期间被踩脚的概率远大于你平时坐火车被踩脚的概率,因为人多了; 而等离子体温度越高,代表等离子体的活跃度越高。 毕竟温度本身反映的就是粒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粒子越活跃那么碰撞发生聚变的可能性就越高。 同样好比春运,如果大家都安静的坐着等车也不容易被踩脚。真正有风险的是大家都走起来上下火车的时候,踩到脚的概率就大了。 提高温度就是让粒子都活跃起来,粒子就像人群一样,一活跃就容易碰撞在一起。 至于控制时间,那就不说。 而在这三重因素上,托卡马克在前两者占优势,彷星器在后者占优势。 这也是徐川选择从类托卡马克装置入手,而不是从彷星器入手的原因之一。 当然,彷星器的优点还是很大的,对于磁场的控制优点是托卡马克装置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他准备利用这一点,从这方面入手修改一下破晓的外场线圈,来优化托卡马克装置中的磁面撕裂、等离子体孤岛等问题。 至于控制模型,如果说前面破晓外场线圈的重设问题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